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自然生态 > 自然保护区百科 >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585

分享到:

文章摘要: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翼城、垣曲、阳城、沁水四县交界处,南临黄河谷地,北倚汾渭地堑。是中条山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翼城、垣曲、阳城、沁水四县交界处,南临黄河谷地,北倚汾渭地堑。是中条山隆起部分,形成笔直的险峰和深谷,主峰舜王坪海拔达2358米。保护区为南、北野生动植物的过渡地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段,可作为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和环境监测基地,引种亚热带经济的基地。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基本信息

成立时间:198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

保护对象: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珍稀动物。

面积:面积24800公顷。

地理坐标:东经111°51′-- 102°31′,北纬35°16′-- 35°27′。

海拔范围:620 -- 2358米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区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80米,相对高差1800多米。历山地处石英砂岩和石灰岩结合部,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经过亿万年河流的变迁升降,形成了众多的溶洞和地下岩溶奇观。

气候:

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隆水量600-800毫米。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生物资源

历山,是中条山脉的一段,位于山西南部地区翼城、垣曲、阳城、沁水4县的交界处,现已列为山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海拔高达2321米,是山西省南部地区的最高峰。历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92万亩。自然植被以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和落叶灌木为主。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生长茂盛,素有“山西植物资源宝库”之称。全区共有种子植物1000余种,这里的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与秦岭北坡的植被成分很相似,多属温带植物,但也有亚热带植物出现,如红豆杉、领春木、四照花、连香树、野茉莉等。森林植物组成以油松和栎类占优势,伴有白皮松,华山松也占有一定的数量。这里是山西省野生动物比较集中的地区,区内有陆栖脊椎动物222种,其中鸟类有金雕、雀鹰、勺鸡等151种,约占全省的54%,兽类有猕猴、金钱豹、麝等45种,其中,猕猴是中国北方唯一的猴类动物。区内还有属于热带、亚热带的带花蛇、长尾山椒鸟、大鲵等,是在中国分布范围的最北线。

药材在历山植物中最为名贵,有320多种,极其珍贵的有灵芝、猴头、冬虫夏草、野人参、五灵脂、菖蒲等等,是当地主要野生药材的采集收购基地,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990~1991年和2002~2003年,保护区对猕猴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历山保护区内猕猴主要分布于转林沟等7个区域,群体数总计7群,种群数量为480~572只。

据调查,该区现有鸟类17目50科286种,同1983~1985年建区初期的155种相比增加131种,部分经济鸟类的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且有从试验区向缓冲区、核心区迁移的现象。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旅游资源

历山自然保护区

相传舜王当年耕治此山时,曾编制了黄河流域的物候历——《七十二候》,故后人称此山为历山。这里奇峰异洞与青山碧流相辉映,形成“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绚丽景色。奇峰、怪石、清涧、溶洞、冰帘并称“五绝”,林涛、山风、冰雪、雾雨、光影、古迹、植物、动物、药材、村庄共名“十胜”。以大自然风光为主的:“绝胜”景观,有迎客松、白云洞、舜王坪、东峡、西峡、山迪岩、下川遗址七大景区一百多个主要景点,

历山上,还有两条大峡谷,即东峡、西峡。峡底长度均达5公里多,都有一股清泉穿过其间。峡内,石叠石磊,水绕石行,往里行,“冰帘倒挂”、“一线天”景观诱人。

1、迎客松

迎客松是一棵有400多年生长历史的古华山松,是山西省现存最古老的华山松之一。已被列入《山西省古稀树木大全》。它高约8米,粗3米有余,树冠12米。它虽不是历山最大和最古老的树,但树枝粗壮,主枝盘绕着向外伸展,恰似龙凤相依。当地老百姓的风俗,每年都要来大树下烧香磕头,青年男女,新婚夫妇祈祷婚姻美满,白头到老;中老年人祈求消灾去病,健康长寿。古时也有“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之说。因此,迎客松被人们敬之为“神树”。

2、白云洞

白云洞的形成距今约4亿多年,是中国北方第一个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天然大溶洞。已初步探清洞深2000多米,最高处27米,最宽处30米。洞中有洞,时开时合,时隐时现,洞中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组成了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大家看,这是笑靥如花的“童子迎宾”,这是垂涎三尺的“盗金神龟”,这是精美别致的“玲珑宝塔”、形象逼真的“骆驼仙人”,这是风景秀丽的“江南小景”。里边还有栩栩如生的“历山三宝”等四十多个景观。洞内滴水成音,余音缭绕,漫步其中,仿佛进入一座艺术雕塑的宫殿。洞内的穴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穴球,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3、舜王坪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传说尧生有七男二女,合称九子,他觉得七个男儿中没有一个是理想的治水人物,于是外出访贤。在历山顶上,他见到了正在耕地的舜。舜耕地时手持皮鞭却不打牛,而是在犁杖的扶手上挂个簸箕不时的敲打,牛听到敲打簸箕的声音,就不停地向前拉,这给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感到舜是一个善良的、爱惜民力的人。经过三年的考察,他看到舜耕治的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历山顶上他听到舜弹的五弦琴,口唱《南方》:“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南方之时合兮,可以彰吾民之财兮。”表达了他治理天下的壮志。尧便下决心,废九子而让贤于舜,并让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后人为纪念舜王,便把他当年耕治的这个地方叫做舜王坪。

历山上,著名的舜王坪为诸景之冠。舜王坪是历山的主峰,因有舜王躬耕之传说而得名。舜王坪海拔2358米,是中条山的最高峰,也是山西省南部的最高峰,顶部地势平坦开阔,有近万亩亚高山草甸,四周悬崖绝壁,只有一条小路相通。是一个悬崖绝壁上的天然大牧场。每年春暖花开,历山四周两省三县的大群牛羊云集坪顶自牧,各有区域,相安无事。坪上气候一日多变,红日下会下起丝丝细雨,阳光下也起云生雾,一日内可领略到四季奇景。

舜王坪的山体景点有南天门、斩龙台、滴奶泉、龙翻讪。众多的景点,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很有科学研究价值,再加上舜帝的传说,给这些景点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也处处显示着古帝的神勇与仁爱。 东南部有一个百余亩面积的乱石滩,叫龙翻讪,巨石翻滚,危崖叠卵,寸草不生,在四周苍翠山峰的环拱下,这片乱石滩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传说为舜王大战兴风作浪、无恶不作的蜘蛛精时,用龙爪抱山而成。这大片乱石滩究竟是怎样形成保留至今的,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4、斩龙台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翻讪西北部的百丈绝壁上,有一块像戏台状的巨大平台。石头上自然形成有大片如鲜血的斑痕,这就是历山的百景之一斩龙台。相传,舜耕历山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安居乐业。有一年旱魃作怪,久旱无雨,禾苗干枯,舜急命小龙细雨润地,而小龙因与怀姑相约,违背舜令,急施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将一个完整平坦的历山冲得千沟万壑。舜王因此发怒,在此将小龙斩首。为教育后人“做甚务甚”,所以舜帝让那斑斑血迹常存不没以示后人。

5、滴奶泉

滴奶泉为舜王坪顶万丈石崖边的一眼泉,水量虽不算太大,但一年四季都从不间断,传说为娥皇挤奶的地方。至今还流传着“娥皇挤奶大节头,高山顶上水长流”的动人故事。这里的水质甘甜,人们到坪上,都要争着喝几口,或者给家人带几瓶,传说能治百病,当地百姓敬之“神水”。

6、下川村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风景区的中心是下川村,下川古人类文化遗址,是中国考古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一处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以历山下川为核心,纵横二三十公里的山岳地带,面积4.8万顷,以下川富峪圪地区地层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为丰富。经科学家测定距今1.6万至2.3万年。下川文化遗址的细石器,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旧石器时代晚期,下川文化的主人们过着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经济生活,自豪地走在人类先进队伍的行列,成为石器文化的佼佼者。下川遗址的发掘证明了早在2万年前这个地方就有人类的生存活动,而且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主要的科学依据和资料。下川遗址在考古史上有极为重要的价值,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提示:

北京到侯马的火车,硬座98元,卧铺175元。侯马到垣曲中巴10元。垣曲到历山乡中巴10元。如联系管理区的中巴车辆到侯马接,每车700到800元。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