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自然生态 > 自然保护区百科 >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917

分享到:

文章摘要: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南部秦岭主梁北坡,面积56393公顷,1984年省政府的批准建立,1988 年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南部秦岭主梁北坡,面积56393公顷,1984年省政府的批准建立,1988 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生存环境。森林覆盖率达90%,最高海拔2900m,对保护环境和改善大气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区内森林植物茂盛,资源丰富;森林植被属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以华中和华北植物成分为主。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

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秦岭褶皱系,地层属礼县-柞水分区,泥盆系是保护区出露地层的主体,占面积的2/3左右,其次是石炭系及中生界地属。北部岩石组成英岩片,南部主要是浅变质性粉沙岩。土壤结构复杂多样,基本有4个土类、7个亚类,11个土属,且具有垂直分布特点。

水文: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区内大小河流15条,共有流长大于10km的河流6条,均为黑河右岸一级支流,汇集于黑河,每平方公里集水面积平均年径流量44.38万平方米,总计汇水面积563。93km2,是黑河总汇水面积的38%,是西安市黑河引水的主要水源。

气候: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摄氏6.4-8.4度,年降雨量约600-1100mm,四季中夏季短而炎热,冬长寒冷,秋季低温多雨,春常残雪盖地,直到四月中下旬才解冻;小气候变化剧烈。由于区内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气候湿润,低温多雨,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植被呈明显垂直分布,因此,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生物资源

金丝猴

本区地处秦岭主脊之北侧,最高海拔2996米,相对高差近1800米,植被覆盖率达90。5%,是目前秦岭地区森林植被保存相对完整的区域;植被垂直分布比较明显,自下而上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带、桦木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区内植物种类复杂、资源丰富,高等植物有622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与省级保护植物20 多种。目前已经鉴定的种子植物121科522属1088种。木本植物465种,草本植物623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6种,植物特有性较高,特有植物504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0大类。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其中森林面积53066 hm2,占总面积的94.1%。分布有1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其中稀有植物5种,濒危植物2种,渐危植物3种,并发现了大面积的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及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大果青杄等9种。

目前已鉴定的脊椎动物有24目71科178属26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林麝、大鲵、秦岭细鳞鲑、红腹锦鸡等24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着14群,总数约1500只的金丝猴,是中国金丝猴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还曾多次发现白色金丝猴。本区除金丝猴外,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羚牛、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科学研究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0年5~6月,保护区管理局与西北大学生物系协作,对周至自然保护区内雉类的种类和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采用路线统计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生境的完整沟坡作为调查的基本路线,路线长度用计步器测量,路线宽度约为50m,将遇到或听到雉类鸣叫声的地点、数量、种类一一记录。

2005年8月9日,中国科大学生科学考察探险协会组织的赴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活动顺利完成,科考队安全返校。此次考察活动历时14天,科考队在保护区无人区停留了8天,考察了包括金丝猴、羚牛在内的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7月30日科考队从安家歧保护站进入保护区的缓冲区,在松花坪巡护哨站建立本次考察的大本营。科考队冒雨两度登上秦岭主梁寻找金丝猴未果。8月3日天气好转,科考队再次寻找金丝猴,终于在海拔1600米的龙王沟找到了一群大约200只的金丝猴,队员跟踪拍照并做了观察记录。4日科考队负重再上秦岭主梁,并扎营梁顶以观察更多的金丝猴做对比分析。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管理状况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周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金丝猴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1986年建立,1988年晋升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任务是保护以保护金丝猴等野生动物及栖息地,黑河水源地为目标。

保护区现有职工135人,其中科技人员55人,从事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人员6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1%。局机关设有5个职能科室,基层设有5个保护站,2个护林检查站,2个森林公安派出所,1个国营林场。保护区管理局驻地周至县二曲镇农商街2号,保护区内由于近年通达工程的实施,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人们联系交流很方便。社区人口3409人,730户,16个村。社区对保护区工作产生的主要压力是采药、放牧、薪柴采集。保护区周边社区已有产业是生态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是经济林、养蜂、中药种植。

20世纪90年代初,众多的盗伐森林者将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致富基地”,乱砍滥伐现象相当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周至县林业局于1994年成立了林业巡警稽查队,加强巡逻看护和检查,终于将这股盗伐歪风刹住。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旅游资源

保护区景观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保护区处于以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著称的秦岭腹地,山体高大,沟谷纵横,气势雄伟,森林茂密,呈现出很多美丽而独特的自然景观。比较著名的有:

※金丝猴野外观赏区:位于保护区内的玉皇庙地区,近年来,周至自然保护区与大专院校合作在玉皇庙地区已经成功招引了一群金丝猴,成为国内外首家成功招引野外金丝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多次组织了国内外的游客进行金丝猴野外观赏活动。在这里,金丝猴和人建立了和谐关系。可以给金丝猴投食,与之亲密接触并能相互交流,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陶醉在与猴子逗玩的乐趣中。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山烂泥湖:位于保护区东南角,与宁陕县交界,面积约15公顷,海拔2300m以上,地势开阔,四周高而中间低,因其内形成沼泽烂泥而得名,羚牛、黑熊等兽类经常活动于此。

※长坪河植被景观:从厚畛子保护站沿花耳坪河南行经白羊滩、二岭子,直达秦岭主脊,直线距离12公里。沿途地形复杂,悬崖、陡壁、滩地、水潭相间其中,更为引人入胜的是这里的植被多样性,高大的乔木直指云端,低矮的藤灌缠藤附崖,郁郁葱葱,青峦叠嶂;秋季满山红叶,点点簇簇,奇珍野果比比皆是。

※七里一线天:从保护区北部的东河入口,沿沟向东南而上,路经七里峡口,峰而峭直插入云天,最狭处仅有5m,冷风飕飕,难见天日;冬季百仞冰柱悬于九天,历经数月不化;人行步道沿河蜿蜒缠绕15次之多,称之为“十五道脚不干”,直通秦岭梁脊,游人行于其上,如临仙境,妙趣横生。

※秦岭冷杉林:位于保护区东南部,是秦岭特有树种,树形挺拔秀丽,立地岩石雄奇,置身其间,令人豪情奔放,心旷神怡。

※光头山草甸:位于保护区西南边陲,与佛坪国家级保护区交界,海拔2904m,遍生一尺多高的杂草,形成一片草甸,远看好像什么也没有长,故名“光头山”,近看却是一片花草织成的地毯。清晨,雾霭缭绕,云腾雾涌,及至日出,云海瞬息而变,气象万千。这儿是羚牛经常活动的地方,很少有林木遮掩,是观察到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的好地方。

周至自然保护区内不但区内景观秀美壮丽,而且周边地区的玉皇庙、大蟒河、殷家坪、大树沟、西安周至黑河森林公园等都是有名的自然景观。

交通:

保护区交通便利,由国道、地方道路、简易机动车道和人行小道相互连接构成网络。保护区内108国道贯通南北,南行280公里抵达汉中,北行10公里与陇海公路、西宝高速相交,东行70公里抵达西安、咸阳,西行120公里到达宝鸡,各保护站的地方道路与国道相接。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