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自然生态 > 自然保护区百科 >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431

分享到:

文章摘要: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境内,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南麓,东与黑龙江省宁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境内,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南麓,东与黑龙江省宁安县相邻,北与黄泥河林业局接壤,西南与敦化市官地镇、额穆镇、黑石乡相连,东南与敦化林业局相接。保护区总面积53940公顷,属于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牡丹江上游湿地及黑鹳、东方白鹳、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等濒危水禽及东北虎迁移的重要生态廊道。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8度11分40秒至128度45分30秒,北纬43度39分20秒至43度51分28秒。保护区总面积为53,94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9,649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4%;缓冲区面积24,846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1%;试验区面积9,44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5%。

地形地貌: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属低山丘陵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张广才岭余脉马鹿岭、小岭等由北向南延伸到牡丹江沿岸,其间分布有森林、谷地、溪流及草甸,构成本区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气候:

保护区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秋短暂、凉爽少雨,夏季温暖、雨量充沛,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4.3摄氏度,无霜期平均为120天左右。该保护区是吉林省河流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松花江一级支流牡丹江自保护区西端入境,由西向东横贯保护区南部,流经保护区的长度为53公里,流域面积2,383hm2,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独特的水系分布与地貌特征使该区内湿地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水文:

该保护区的湿地处于牡丹江上游,距牡丹江源头约80公里,距中国最大的熔岩堰塞湖-镜泊湖30公里。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河岸带的湿地,是牡丹江上游最重要的蓄洪区,洪水期间这些湿地蓄纳牡丹江洪水,能够显著延长洪峰历时,削减洪峰流量。同时,河漫滩上和沟谷中的湿地植被极为繁茂,可大量俘获山洪和牡丹江洪水所携带的泥沙,使进入镜泊湖的洪流泥沙含量大大减少,从而有效防止了镜泊湖的泥沙淤积,因此从生态水文意义上来看,保护区各种湿地类型的保护对牡丹江和镜泊湖具有重要意义。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生物资源

此区湿地是中国长白山区湿地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按照国际湿地公约的分类体系,该区内湿地可划分为两大湿地系统,即天然湿地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天然湿地系统包括6种湿地类型;即: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泛滥地、灌丛湿地、森林沼泽和草本沼泽,人工湿地系统包括2种,即灌溉地、蓄水区。湿地面积为18,90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0%,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7,357公顷,占该区湿地面积的91.8%,人工湿地面积1,548公顷,,占该区湿地面积的8.2%。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区湿地中有代表性的湿地植物有芦苇、鸢尾、大小叶樟草、香蒲、水木贼、菰草等。水生植物有莲、睡莲、莲叶荇菜、菱角、槐叶萍、鸡头米等。

漂筏苔草沼泽是中国长白山区最具典型性的沼泽类型,丰富了明水域的异质性,为水鸟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空间条件。由于浮毡的遮盖,降低了“漂筏”下河流水体的温度,为冷水性鱼类的产卵、索饵创造了适宜的水域环境。

森林在保护区植被类型中占有重要位置,生态价值十分明显,针阔混交林广泛分布与山地和丘陵地带。据科考结果统计,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3目143科512属146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的有1种:东北红豆杉;国家Ⅱ级保护的有8种:红松、水曲柳、黄檗、莲、野大豆、胡桃楸、紫椴、刺五加。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动物7种:东北虎、丹顶鹤、黑鹳、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原麝、金雕;国家Ⅱ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2种。

该区处于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徙路线上,是珍稀濒危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迁徙途中的停歇地。据专家调查,该区鸟类达25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5种,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35种。

保护区处在哈尔巴岭和张广才岭之间,地形、地势和植被为东北虎的栖息和迁移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生境条件,是东北虎克服牡丹江水域生态屏障来往于张广才岭和哈尔巴岭的最佳地段。该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对联系吉林省东北虎三个岛屿状分布区,保证隔离种群的基因交流,维持与稳定、扩大东北虎种群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2001年至今,在保护区北部曾两次发现东北虎的踪迹,对该区实施保护,对于东北虎野生种群的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保护区体现了物种的稀有性和多样性,同时还有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脆弱性,以及自然原始性等特点,具有很高的保护科研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管理状况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始建于1991年,是敦化市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局,下设6个职能部门和大山、大沟、四海店三个保护管理站。敦化市制定了《吉林雁鸣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在保护重点湿地内禁牧的规定》及《保护区内居民十不准》等规范性管理法规和文件。几年来,成功拆除了保护区内一处个体加油站,打击各类破坏林地、侵占湿地、乱捕乱杀野生动物案件20多起,释放被抓野生动物30多只。几年来,保护区内共完成退耕还林1500公顷、还草300公顷、还湿70公顷,林下冠造林2500公顷,使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9、5%提高到2004年的51、8%。

为了加大对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的监测力度,保护局设立专门人员在黑鹳、东方白鹳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常年管护。架设人工生态围栏80多公里,修筑巡护公路34公里,实施退耕还林、还湿3000多公顷。设置保护区界桩170根。并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3台巡护车辆,在车内配备了微机、摄像机、照像机、高倍望远镜等设备。今年6月份,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小山水库外的西大泡附近首次发现并记录下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东方白鹳。此外,敦化市还在大山、大沟、四海店三处建立保护管理站,聘任了21名巡护员。投资2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保护区综合楼也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6年,野生动植物标本陈列馆建成,面积200多平方米,是敦化市第一个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集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野生动植物标本陈列馆,也是敦化市首家动植物标本室。现有兽类标本8种、鸟类12种、两栖爬行类14种、鱼类8种、昆虫类300多种、科普教育类100多种。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旅游资源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有以雁鸣湖、塔拉湖为主的大小水域80余处,盛产各种野生淡水鱼和莲藕,山、水、林组合极佳,“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气息极浓,是休闲、避暑、度假的旅游佳地。景区内的沿牡丹江上游水域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鹳等珍稀水禽繁殖地、迁徙地、越冬地。景区内的雁鸣湖镇历史悠久,镇内历史遗迹颇多,最著名的腰甸“二十四块石”,在研究东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渤海时期的交通和建筑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雁鸣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已建设有丹江山庄、映山湖度假村、塔拉湖度假村等,建成了小山鱼文化生态村和大山生态农业村,形成了镇郊生态旅游、雁鸣湖鱼村风光旅游、丹江休闲度假旅游三大生态旅游功能区,开发出生态美食产品4个系列的生态旅游产品和一个雁鸣湖活鱼节节庆会展活动,推出了钓鱼、捕鱼等旅游项目。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