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自然生态 > 自然保护区百科 >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1063

分享到:

文章摘要: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额济纳旗的中心位置—额济纳绿洲,西邻额济纳旗政府驻地达来呼布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额济纳旗的中心位置—额济纳绿洲,西邻额济纳旗政府驻地达来呼布镇,北临居延海,保护区总面积26253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为8774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10018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为7461平方公里。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天然胡杨林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既具有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又是当地社区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减少、不适宜的生产方式、现有保护措施的无力、旅游资源的无序利用等原因,以胡杨林为主的绿洲生态体系正遭到严重破坏。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 自然环境

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地处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由于胡杨林分布在额济纳河流域东、西两河及其19条干、支流的河漫滩上,所以自然保护区依据胡杨林自然生长的地形及地理位置,又分为东、西两个分区。即东———七道桥分区和西———赛汉陶来分区。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了《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该保护区主要以胡杨等植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为保护对象,是属于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规划期限为10年,总面积为26253公顷,投入资金达7026.32万元。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额济纳旗的中心位置—额济纳绿洲,西邻额济纳旗政府驻地达来呼布镇,北临居延海,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6253hm2,核心区面积为8774hm2,缓冲区面积为10018hm2,实验区面积为7461hm2。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气候概况

额济纳旗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较大,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8.3℃,一月份平均气温—12.5℃,七月份平均气温26.3℃,极端高温42.2℃,极端低温为—37.6℃。年平均降水量37.9—49.3mm,而年蒸发量远远高于年降水量。由于临近沙漠地带,当地易起沙尘暴,每年秋末到次年夏初,盛行西北风,多风月平均扬沙日数为21天。冬春多大风且常伴寒流出现。

额济纳旗

自然资源

额济纳土地面积11.46万Km2,其中90%以上为戈壁、沙漠和低山丘陵等裸露地面。绿洲地带仅占全旗总面积的5.6%,主要植被有胡杨、沙枣、柽柳、梭梭等,是境内1.6万各族同胞赖以生存的牧耕之地。额济纳旗地表水资源匮乏,发源于祁连山的额济纳河,是全旗林农牧业的生命线。

周边社区

吉日格朗图嘎查与乌苏荣贵嘎查位于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库布镇东部。两个嘎查人口上蒙汉结合蒙族为主,生产上农牧结合以牧为主。随着近年来国家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牧业比例逐渐下降,开始向舍饲养殖与农业转移。目前各户拥有草场量在1000—2000亩。人均耕地至少10亩,以棉花和哈密瓜种植为主。随距离市镇较近,但地域广阔、居住分散,尤其是吉日格朗图嘎查由三个嘎查合并而成,社区组织、项目认同等都将面临一定问题。此外嘎查间道路简易,常受到风沙破坏,交通不便。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 生物资源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绿洲的胡杨林是中国天然胡杨林的主要分布地之一,

野骆驼

既具有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又是当地社区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减少、不适宜的生产方式、现有保护措施的无力、旅游资源的无序利用等原因,以胡杨林为主的绿洲生态体系正遭到严重破坏。

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1种,分属20个科54个属。有野生动物(不包括昆虫)118种,分属5个纲21目43科。这些野生动植物中,有很多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种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区的野生植物主要有豆科的野大豆、沙冬青和甘草以及列当科的肉苁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胡杨、梭梭、肉苁蓉、沙冬青、裸果木和瓣鳞花6种。区内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4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自治区级保护野生动物3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具体为蒙古野驴、野马、野骆驼、胡兀鹫、雪豹、波斑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漠猎、猞猁、鹅喉羚、白琵鹭、疣鼻天鹅、白额鸭、苍鹰等33种。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 历史渊源

胡杨是杨柳科胡杨亚属植物,

弱水河

是古老的珍奇树种之一。在库车千佛洞和敦煌铁匠沟的第三纪古新世地层中部发现了胡杨的化石,算起来至少也有6500万年的历史了。胡杨在古代称作胡桐,《汉书地理志》记载楼兰多“柽柳、胡桐、白草”。在蒙古语中,胡杨被称作“陶来”如“巴彦陶来”意为富裕的胡杨树。《水经注》记载着塔里木盆地有胡桐(梧桐),也就是胡杨。胡杨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异叶性,故别名为异叶杨;花期、种子成熟期长达100余天,在其它树种中非常少见;根蘖繁衍能力强,一般情况下,一株胡杨大树就可以根蘖一亩林,且这种根蘖能力可延续100年左右。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

胡杨是新疆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树种,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以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和和田河两岸以及塔里木盆地南缘许多河流的下游最为集中,形成千里“绿色走廊”。据调查,塔里木盆地现保存有胡杨林20 多万公顷,木材蓄积量大约460 多万立方米,是当今世界胡杨林的集中分布区。胡杨是一种天然乔木,树干通直,树叶奇特,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叶子边缘还有很多缺口,又有点像枫叶,故它又有“变叶杨”“异叶杨”之称。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它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它便能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俗称“胡杨碱”。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当地居民用来发面蒸馒头,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其碱的纯度高达57%~71%。除供食用外,胡杨碱还可制肥皂,也可用作罗布麻脱胶、制革脱脂的原料。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胡杨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

胡杨全身是宝:它的木质坚硬,耐水抗腐,历千年而不朽,是上等建筑和家具用材,楼兰、尼雅等沙漠故城的胡杨建材至今保存完好;树叶富含蛋白质和盐类,乃是牲畜越冬的上好饲料;胡杨木的纤维长,又是造纸的好原料,枯枝则是上等的好燃料。胡杨对沙漠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根系发达,在土层中延伸半径长达20—30米,与红柳、沙枣齐名,是西北干旱区生命力比较强的树种,庞大的水平根系也使得胡杨具有较强的固沙抗风能力;耐盐碱,胡杨全身都能贮存盐分,以枝叶含量最高,可以从中提取杨碱;胡杨在极端低温达-42.3℃(北疆)、极端高温达49.6℃(南疆)的环境中,仍能正常生长。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 管理状况

1.以胡杨林为主的绿洲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七道桥胡杨林

额济纳旗境内的地表水资源主要为额济纳河(即黑河下游)。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黑河上游植物遭严重破坏,雪线上升;中游地区过度垦荒、种粮,大力发展人工绿洲,农业灌溉站用了大量水资源,导致进入额济纳旗的水量从60年代的每年平均10.5亿立方米减少到3亿立方米,下游河道断流时间从100天延长至200天,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量变差。从20世纪80年代,整个绿洲面积从原来的3.2万Km2,缩减到现在的0.332万Km2,绿洲主体胡杨林从50年代的75万亩减少到现在的44万亩。1961年和1962年西居延海和东居延海的干涸是脆弱的额济纳生态环境雪上加霜。直到黑河水重新流入东居延海后情况才有所好转。胡杨林的根系特征使其能利用地下水资源生长,但今年来由于过度放牧与农业生产方式的介入,加剧了地下水资源的消耗,与胡杨林为主体的绿洲生态系统形成竞争。

由于水资源的减少、不适宜的生产方式、不合理的人为利用、保护与利用主体分离等原因,绿洲面积大为缩减,由其中胡杨林正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锐减,草本植物由130多种减少到目前的30余种,十分之九的水域变为盐碱沙滩。因此面临威胁的不仅是绿洲中的胡杨林,与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也正在消失,整个绿洲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遭到破坏。

2.现有保护措施的收效甚微

胡杨

额济纳旗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保护胡杨林——绿洲的措施:1992年建立了“额济纳旗七道桥胡扬林自然保护区”(省级),1999年改名为“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2003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对胡杨林的具体保护措施并没有随着保护区级别的提升而有所改善。现有保护区内有限的工作人员难以对0.332万Km2的土地实行有效保护,且专业人员的配备明显不足。地方政府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于2006年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现有的保护方式多采取传统的围封搬迁、人工造林、退牧还草等,如让500多户1500多名牧民从胡杨林中搬出,围封天然林近34万亩。虽有一定成效,但问题诸多:首先,使保护区内农牧民面临搬迁,及随之而来的生产、生活方式调整带来的不适应;其次,这是一种缺乏当地人参与的保护,难以维持社区对胡杨林保护的持久性。

3.现有旅游开发管理无序

旅游资源带来的各种收益逐渐为地方政府所重视。金秋十月的胡杨美景为额济纳带来了广大的旅游资源,当地各级政府也主办了多次“胡杨节”,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但这一旅游资源尚未形成产业化规模也没有清晰规划。外来游客的参观与当地社区的接待都处于自发状态。这种分散与无序的旅游还不能带给当地社区稳定的经济收益,甚至会破坏现有胡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4.生态保护计划

胡杨

项目以保护现有胡杨林为主的绿洲生态系统为出发点,通过恢复其生态屏障作用,最终阻止巴丹吉林沙漠的扩张。目的实施还将为“如何在阿拉善地区开展更有效的环保与社区发展”探索新的途径与模式。项目直接目标保护现有0.332万Km2绿洲中的胡杨林和70余种原生植物、118种野生动物不再退化消亡,维持以胡杨林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在全绿洲范围内人工补植生态林,通过上述两方面逐步促进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的恢复。防止项目区土地进一步荒漠化,保障可持续的生产土地。提高地方社区的生态环保意识与社区组织能力,建立社区组织和当地人为主体的“内生式”发展模式,使其成为胡杨林保护的主体,形成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能源替代,逐步改变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减少对稀缺资源的消耗。发展多元化养殖、地方生态旅游,一方面弥补当地人因胡杨林保护带来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形成“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之路。传统的蒙古族文化因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游牧生活方式的变更而日益衰竭,生态旅游将间接促进本土文化的保持和传承。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5.生态保护目标

有效保护胡杨林面积达44万亩。恢复沙漠边缘植被3万亩。建立一个稳定的“胡杨林保护”社区管理委员会,形成社区内部长期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进而提高社区的组织能力。——减少农牧民对自然薪柴的依赖,有效保护梭梭、红柳等沙生植物。在项目社区建立家庭旅游接待设施,促进地方生态旅游的规模化、有序化;在不影响地方现有经济收入的前提下,力图通过生态旅游增加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收益,年人均收入提高1-2倍。通过多元化养殖、沙产业种植,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途径。延缓本土文化消亡,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搭建志愿者平台,加强社区与外界的交流。

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 旅游资源

胡杨林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每年深秋时节,树叶一片金黄,成为摄影家和旅游者的天堂。其“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传说也向游人散发着无限魅力。从2000年额济纳旗政府主办了第一届胡杨节;2001年阿拉善盟政府主办第二届胡杨节;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第三届胡杨节;2003年举办国家级胡杨节;2004年举办国际胡杨节。

牧人居民俗文化生态园是乌苏荣贵牧民自发组织的经营性牧民合作组织。生态园以经营传统牧区餐饮、蒙古包住宿为主,配合传统蒙族人居及生活用品展览、生态体验、风景名胜参观、休闲娱乐、体验式旅游项目,另外生态园还承接当地传统民俗活动的餐饮接待,如祭祀、那达慕、传统土尔扈特婚礼宴会等。实现以生态和文化带动旅游收入增加,从而使牧民增收。牧人居民俗文化生态园还担负向区内外游客传播当地蒙族优秀生态文化的目的。

神树

神树

在额济纳四十多万亩天然胡杨林中,有一棵被当地人称为“神树”的胡杨,树高达23米,主干直径2.07米,胸围6.5米,要6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住。相传,三百年前,土尔扈特人来到额济纳绿洲,这里胡杨密集,纵横交错,骆驼和马匹这样大的牲畜无法入内采食,土尔扈特人便分片放火烧林。几年后,当他们游牧又来到这里时,发现许多胡杨树已成为一片灰烬,周边都是茂密的牧草。但惟有一棵胡杨树依然枝蘩叶茂,豪无损伤的痕迹。土尔扈特人深信这是神灵在保佑,于是,他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将这棵胡杨供奉为“神树”。这棵已经有着近900年的神树,在周围30多米的范围内,从它发达的根系中,又蘖生出五棵出茁壮的胡杨。“神树”的家族茁壮茂盛,巍然耸立在沙丘红柳间。神树下,人头攒动,经幡猎猎。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