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自然生态 > 自然保护区百科 >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1798

分享到:

文章摘要: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延安市南部的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延安市南部的富县境内,西靠子午岭主脊,北临毛乌素沙漠边缘,南界渭北大平原,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的腹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总面积40621公顷,森林覆盖率88.3%。保护区处于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西端,形成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既缓解了西北季风的入侵,又阻挡了风沙南移。保护区以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暖温带西北部的生物“基因库”。保护和建设好这片珍贵的次生林,可以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确保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安全。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基本信息

面积: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62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3814公顷,缓冲区面积8479公顷,实验区面积18328公顷。

范围:

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富县境内,范围在东经108°30′—108°41′,北纬35°45′—36°01′之间。东以太白山西北海拔1567米山峰为起点,往东南经蒿地沟沿蒿巴寺梁向西南经防火门到海拔1577米山峰为界;南以海拔1577米山峰为起点,沿古道岭(蚰蜒岭)向西经点将台、阅兵台至海拔1687米山峰兴隆关以陕西省黄陵县与富县交界线为界线;西以兴隆关为起点沿子午岭向北经碾子梁、午亭子至海拔1672.2米山峰以陕西省与甘肃省交界线为界线;北以海拔1672.2米山峰为起点,沿陕甘两省交界线经海拔1602米山峰、长柏山至海拔1567米山峰为界线。

地质植被:

地质资料考证,子午岭形成于第三纪晚期,随着青藏高原的继续隆起,六盘山两侧地区均有抬升,子午岭就是随着这种大面积抬升的地质变化而形成了山脉。到了第四纪初期,子午岭继续抬升。这时,全球气候变冷,内陆性的季风气候给子午岭又铺上了厚厚的黄土。到了全新世,气温回升,冰川消退,雨量增加,使得子午岭的气候变得湿润,非常适宜乔木和灌木的生长,各种植物群落便混交杂生,形成了广袤无垠的林海。

气候特征:

年平均日照时数2510.4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6%,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74.064kJ/cm^2。区内年平均气温9.2℃,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是4~9月,气温年较差为25.9℃,春、秋季温度基本相同,≥10℃积温为3200-3300℃,雨季无酷热。保护区无霜期约180d,年降水量588.7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干燥度1.1。同时也常发生干旱、冰雹、霜冻、大风、洪涝等气象灾害。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历史渊源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庆阳合水县东北部的子午岭,因走向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而得名。子午岭是桥山山脉的一条支脉,它介于泾河与洛河两大水系之间,史志记载,她西挽宁庆、东接延安、南连耀州,北抵盐边,绵延400多公里。横跨庆阳市的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的24个乡镇,主脊长达250多公里,面积4900多平方公里。传说,古代轩辕黄帝氏族部落就起源于此,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占据关中和中原,并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活动遗迹。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坐落在子午岭东翼的桥山之上,因而子午岭又被称为“圣人条”。

秦王朝建立之初,强大的匈奴人经常侵扰秦国的北疆河套一带,于是,秦始皇决定让蒙恬率大军修长城、筑直道以拒匈奴的入侵。这条以秦都咸阳为起点,直达九原(今内蒙境内)的秦直道,在庆阳境内就是沿子午岭山脊为走向的,据实地考察,其遗迹尚存,市境内长达291公里。在子午岭那蜿蜒的山脊上,至今还可以依稀看到有一条沿主峰走向的车马大道遗迹,一些路段,还被今人所沿用。正宁县境的雕翎关段有明显的大道遗迹隐没在林海之中,大道两侧还有不少秦砖汉瓦残片堆积物,这些与史书记载的秦直道的走向十分吻合。

唐代诗人王勃宦游子午岭时,就留下了“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的诗句。子午岭的海拔在1600至1907米之间,林区内峰峦叠翠,谷壑幽深,登岭远眺,群山连绵,峥嵘突兀,云海翻腾,著名的秦驰道纵贯林区。

明末清初,子午岭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后来由于战火焚烧、乱砍滥伐和过度的农业耕垦,子午岭逐渐成为一片原始次森林。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子午岭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恢复,成为一片天然次森林。2005年2月,省政府以甘政函(2005)4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建立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置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6年,子午岭林区被国务院确定为水源涵养林区,整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360万亩,沿途经过合水、正宁、华池、环县等地,与陕西桥山林场接邻,距离延安不到20公里,是甘肃名副其实的东大门。

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片次森林,它对维持陇东乃至陕、宁毗邻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雨量、调节气候,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着极其巨大的作用,当地人说子午岭是“陇东经济的天然屏障”。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生物资源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的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地、森林湿地四个类型、20个群系。有维管植物104科344属633种;有国家及陕西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紫斑牡丹、核桃楸、刺五加、杜松、陕西鹅耳枥、文冠果等6种。

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27目59科188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豹、黑鹳和金雕等;Ⅱ级保护动物有豺、水獭、鸳鸯、灰鹤、大天鹅、红脚隼、燕隼、红隼、长耳号鸟等16种。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73种。保护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态多样性,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和陕北生态安全的“桥头堡”。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管理状况

1、基本情况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总投资6108.9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用2829.5万元;设备购置费1536.5万元;其它费用1742.9万元。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下达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276万元,其中到位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投资1020万元,地方配套256万元。

保护区下设正宁、华池、合水、湘乐四个管理分局,每平方公里人均分布人口6人。保护区主要承担着2万多hm2的原始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的保护建设任务。

2、存在问题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以营造生态林为主,没有其它增收途径。基础薄弱,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谋求发展的途径少,潜力不足。保护区人为活动较为频繁,一些区域存在乱砍滥伐、乱捕乱猎、侵占林地、毁林开荒等现象。部分林场至今林权、林界不清,林农交错,管理工作很难展开。由于诸多原因,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体制不顺,经费困难。

3、保护区建设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对保护区内各种用途占用林地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对保护区内采油占用林地进行了重点清理,对保护区批准前开采的油井一律停止生产,封堵井口。在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实施封山禁牧,禁止一切畜群进入保护区内,严格控制职工群众采樵。在封育区采取用铁丝、木桩、土墙等办法围栏近3万米。

增加维修防护设施,先后对147个资源管护站点进行维修,维修林区公路260公里,开设防火隔离带180公里,维修防火道路390公里,购置、维修保养风力灭火机及各种灭火工具6000多件(台)。从2005年开始,保护区内的所有林场一切抚育性质的人工幼树和野生植物采挖,都必须先设计,经省厅批准后再抚育采挖,保护区内树木和各类野生植物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同时成立了动管站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禁止在保护区乱捕乱猎,打击非法销售、收购、加工野生动物行为。

林场育苗树种由过去较为单纯的油松、落叶松、杨树等发展到油松、落叶松、华山松、云杉、白皮松、沙棘等多个树种,逐步向较珍贵、市场潜力大的雪松、桧柏、洒金柏、黄杨等园林绿化苗木树种发展。养殖业突出品种改良、大力推广舍饲圈养,成功地发展了波尔山羊、绒山羊改良和牛品种改良、育肥及温棚养猪、特种瘦肉型家野猪杂交,梅花鹿养殖等多个项目。

对于华池林区的豹子川张岔、南梁林场辖区的缓冲区人为活动频繁,破坏严重的区域,出台“生态移民”办法,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编制规划方案《总体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发展生态旅游。现已建成的正宁凋令关、合水的烟景川、东华池的抗大七分校、大凤川的七七O团大生产运动旧址,烟雾沟等休闲垂钓及旅游景点。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旅游资源

1、打扮梁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打扮梁是子午岭上的小地名,在今华池县乔河乡境内,是秦直道上一个古驿站。相传汉代昭君王嫱出塞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时,走的就是秦直道。在途中经打扮梁这个地方时,曾有小驻。当时这里是西汉和匈奴实际控制的边界线,王昭君越过此地,便意味着离开了故土。因此,王昭君在此曾梳洗打扮,面南拜别故土父老。于是,便留下了“打扮梁”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地名。现在这里除了一个城障遗址的残垣断壁和一座烽台外,再也看不到当年驿站的任何遗迹,但昭君梳洗打扮这历史的一幕却永远定格在了这里。

2、莲花寺摩崖造像

子午岭山上厚厚的黄土为密林覆盖,山下溪水清流拍打着两岸红色的砂岩崖。这些红砂岩崖面成为释家开凿石窟、雕造佛像的天然资源。从北魏太和年间开始,历经唐、宋、金以至明、清,在子午岭山脚下开凿的大小石窟多达20余处。坐落在子午岭中部的莲花寺石窟是现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石窟,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属合水县太白镇葫芦河村,地处葫芦河右岸。石窟开凿在平定川河与葫芦河交汇处的小山峁上。这个小山峁之上是乔灌丛生的密林,山峁之下石崖险峻。莲花寺摩崖造像就开凿在这个凹凸不平的崖面上,造像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因崖面自然形态而就,灵活多变,人工雕凿与自然崖面巧妙结合,天衣无缝,颇有鬼斧神功之奇妙,实为佛教文化中的艺术珍品。

莲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面积约有120平方米,分别开凿于唐、宋两个时期。石窟题记有“唐天宝十载”的记年,即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年(751年)。还有一题记为“宋绍圣二年”,即北宋哲宗赵煦绍圣二年(1095年)。 莲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采用连环画表现形式,雕造了佛本生故事,艺术价值高,观赏性强,是子午岭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3、二将城遗址

子午岭上的二将城遗址,位于今华池县山庄乡境内。这座古城垣依山就势,雄踞山巅。它是众多的城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古城。从此城遗址调查发现的“大顺城关”字样证实,这是北宋时期庆州知州范仲淹为了抵抗西夏而修筑的大顺城。

4、碧落霞天塔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子午岭东麓有条小河,叫苗村河。这里曾有一处寺院,院内有一座金代石造像塔。塔高20余米,纤细瘦峻,独具一格,使这里成为一处融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胜之地。在小河右岸石崖上有“碧落霞天”四个石刻大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曾任宁夏巡抚都御史陈棐题写的。陈棐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进士,精于书法。他在宁夏巡抚任上途经子午岭,为苗村一带美丽的自然风光所陶醉。山上林木葱笼,深谷流水潺潺,霞光灿烂,岚雾升腾,碧水青山,交相映辉,于是他欣然命笔题写了“碧落霞天”四字,交石工刻于岩面。

5、林海长湖

子午岭北端的小凤川有座小湖,这里是一道狭窄的深谷,加之两岸林密,故而湖水呈带状,水面长约5公里,宽不足百米,故有林海长湖之称。

6、交通提示

该保护区距309国道(直罗镇)60多公里,距县城210国道、西包铁路、包茂高速公路110多公里,每天都有从县城发往槐树庄(保护区辖区)的班车。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