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自然生态 > 自然保护区百科 >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1038

分享到:

文章摘要: 拉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45米,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属于芦苇泥炭沼泽。这里湿润的气候和丰美

 拉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45米,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属于芦苇泥炭沼泽。这里湿润的气候和丰美的水草在高原上十分难得,每年引来大批赤麻鸭、黄鸭、西藏毛腿沙鸡、斑头雁、棕头鸥、戴胜、百灵和云雀等各种野生鸟类,有时还能见到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在此嬉戏。这处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1999年5月,拉鲁湿地被批准为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拉鲁湿地管理站成立;2005年8月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拉萨的“大氧吧”。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拉鲁湿地概述

  拉萨拉鲁湿地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 90度5分,北纬 29度40分,区域平均海拔3645米,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620公顷。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的西北角。其中北面大约6.6千米处为高山环绕,属冈底斯山系东延部分;东北面与娘热、夺底两条沟谷汇集成的流沙河相接;东面与城关区拉鲁乡居民区及巴尔库路接壤;南面紧邻拉萨城区,以拉萨引水灌溉渠——中干渠和当热路为界,总面积6.2平方干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根据我国湿地分类系统,应属于芦苇泥炭沼泽。湿地内野生植被主要以芦苇群系和中生型莎草科植物为主,还包括21种草本植物;湿地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胡兀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高山兀鹫,西藏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赤麻鸭等,鱼类有横口裂腹鱼等5种,两栖爬行类有高原蛙等2种,哺乳类2种,爬行类1种,鸟类有百灵、斑头雁等39种。

  据专家预算,拉鲁湿地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7.88万吨二氧化碳,产生5.37万吨氧气。拉萨人形象地称其为古城拉萨的“天然氧吧” ,湿地每年还可吸附拉萨市区空气中5475吨尘埃,如果利用好了,每年还可处理1000万吨以上的城市污水。2003年,拉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4天,优良率达96.98%,拉鲁湿地功不可没。拉鲁湿地成了几十万拉萨市民健康的保护神,不仅市民为之骄傲,外国游客也惊叹不已。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面积与气候

  拉鲁湿地早期作为专用的牧场,牲畜少,水草茂盛,高度达到2米,鸟类繁多。面积达数十平方千米。以后多次在湿地挖泥炭,造农田,20世纪60年代湿地的面积已退缩不到10平方千米。之后这里又进行过黄牛改良、菜篮子工程、农田建设等活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又有一些单位和个人进驻湿地,致使湿地面积日益萎缩,迄今只保留着6.2平方千米的范围,虽然已经有所退减,但还是占拉萨市总面积的11.7%,区域内以沼泽草甸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拉鲁湿地所在的拉萨河谷,属藏南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日照长,空气干燥蒸发大,降雨量少气压低,东风最多西风大,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静风频率低,雨旱两季分明,全年降雨的80%~ 90%集中在6至9月,年均降水量444.8毫米,多为夜雨;热量水平不高,气温低,年均温7.5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湿度 45%。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自然环境

  拉鲁湿地位于城市之内,它和其他的远离人类干扰的湿地环境相差很远,人类的自接行为如建筑、层往. 捕捞、采石、挖沙、放牧等干扰湿地,城市的污物书泄物、生活垃圾。甚至人工培植的动植物繁殖体,都要随着水渠和洪水冲刷进入湿地。所以,它的最大特征也就是城市湿地,人类和城市的影响,给它留下了 深深地印迹。其次是它的过渡性,由于拉普湿地介于城市和草地二者的边缘地区,一边是城市的主要干道 ,一边是高山草地和灌木草场,边际的抗干扰能力弱、生物多样性高,是一个由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以及太阳辐射,气候.水文、工灌等环境因素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 递构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湿地环境复杂多样,边缘效应显著。它不仅作为水禽的栖息地,而且具有调节气候和水系水量、降解水污染物、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等生志功能。

  由于拉鲁湿地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该区域内动物种类以水生水栖为主。脊椎动物 种类也有分布,但多为迁徙种类,如黑颈鹤、赤麻鸭等。鸟类有西藏毛腿沙鸡、褐背地鸦。斑头雁、棕头鸥。 银鸥、胡兀鹫等,现在夏季水域中鹞的数量较多,白瓷鹤、戴胜、百灵、雪雀数量较丰。冬季赤麻鸭是水禽的优势种,也有少数黑颈鹤。哺乳类分布在沼泽草甸上,过去记录有藏狐、鼠兔、野兔等,现在,除了留下的鼠洞和鼠兔外,其他哺乳动物已不见踪影。高原蛙依然是最普通的两栖动物,湿地中人为放人的家鱼有础鱼、泥鳅等,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野生鱼类。

  拉鲁湿地接受、保持、再循环了从工壤中不断冲刷下来的营养元素,维持了大量植 物的生长。该区域内植物多样性高,植物种类以高原特有的水生及半水生和草地植物为主。野生植物植被 主要以芦苇群落和中生型莎草科植物为主。优势种和次优势种包括芦苇、攀蒲、西藏蒿草等。伴生种有垂穗披碱草、早熟禾、浮萍、长管马先蒿、云生毛慕、海乳草、龙胆草等草本植物。 原植被群落的1.1%,确保湿地能够长时间地滞留水量。而且,草甸植被群落由于植物生长茂盛,水分通过植物向环境空气中的蒸腾量大,是草原植被群落的3倍,因此,拉鲁湿地中的水分(含地下水)可通过草甸植物在阳光作用下不断地蒸腾,从而增加拉萨尔区环境空气中水分含量,增加湿度,特别是冬春季用枯水期人当拉萨河、堆龙河水域面积仅为丰水期的1/3,流沙河干枯时,拉鲁湿地对保持拉萨市区空气湿度起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名副其实地“城市之肺”。 其次,拉鲁湿地还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众所周知,环境空气中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拉鲁湿地有生长良好的草地,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可吸收7.88万吨二氧化碳产生5.37万吨氧气。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湿地保护

  拉鲁湿地是我国各大城市中唯一幸存的最大天然湿地。该湿地在调节拉萨气候,吸尘防沙,美化拉萨市区环境,增加市内空气湿润程度和补充氧气,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拉萨市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此外,拉萨属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内除有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外,还有哲蚌寺、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历史文化古迹。所以,对该湿地的保护不但具有环境意义,而且具有社会意义。

  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又位于城市内,因此在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以及旅游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开发优势。1999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同年,拉萨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拉萨市市长为主任的“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拉萨市环境保护局。2000年拉萨市人民政府颁布了《拉萨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禁止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带挖沙、采石、捕捞、割草、放牧,有力地保护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总投资9200多万元的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管护工程已初见成效,拉鲁湿地正在恢复它强大的生命力。2005年8月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也是黑颈鹤、胡兀鹫等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地。位于拉萨市西北。海拔3 645米。保护区总面积620公顷,占拉萨市总面积的11.7%。属冈底斯山支脉东延部分,东、南、西三面与公路和城市水渠接壤。为藏南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日照长,空气干燥,蒸发量大,降雨量少,气压低,雨旱季分明,多夜雨。土壤类型以腐泥湿地土、泥炭湿地土和泥炭土为主,属芦苇泥炭湿地。植被类型主要为湿地草甸,植物种类多样性较高,以高原特有的水生及半水生和草地植物为主。野生植物主要以芦苇群系和中生型莎草科植物为主,优势种和次优势种包括西藏蒿草、芦苇、葛蒲等,同时湿地内伴生有垂穗披碱草、早熟禾、灯芯草、长管马先蒿、云生毛莨、海乳草、龙胆草、莲等草本植物。保护区内动物种类以水生类为主,脊椎动物种类也有分布。其中鱼类有异齿裂腹鱼、双腹重唇鱼、软刺裸鲤、拉萨裂腹鱼等,两栖爬行类有高原蛙、西藏林虎蛙,鸟类有褐背地鸦、斑头雁、黑颈鹤、赤麻鸭、棕头鸥、胡兀鹫、百灵、雪雀等。据专家测算,通过光合作用,拉鲁湿地每年可以吸收7.88万吨二氧化碳,产生5.37万吨氧气,对拉萨市区调节气候、增加空气含氧量、保持地下水位、过滤污水、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又位于城市内,因此在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以及旅游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开发优势。1999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拉萨市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同年,拉萨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2000年,拉萨市政府颁布了《拉萨市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编制完成了《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定了保护区的管理、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发展等规划。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