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行业动态 > 国内环保资讯 > 调查称多地蔬菜被抹催熟剂

调查称多地蔬菜被抹催熟剂

发布日期:2011-07-18  浏览次数:959

分享到:

文章摘要:记者调查发现,为提前上市,多地菜农在蔬菜未成熟时,使用一种叫“乙烯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蔬菜用药后产量高卖相好。专家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为提前上市,多地菜农在蔬菜未成熟时,使用一种叫“乙烯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蔬菜用药后产量高卖相好。专家表示,因催熟剂的使用标准不健全,相关监管部门很难监控菜农是否规范使用“催熟剂”,因此,是否安全仍是一个“谜团”

记者在合肥农资市场轻松购买到的“乙烯利”。

记者连日来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地调查发现,这些蔬菜不少是在还没有成熟时被抹上“催熟剂”,提前上市,进入百姓餐桌的。令人担忧的是,催熟剂是否可以随意使用,到底有没有害,有关部门竟给不出明确说法。

蔬菜难逃“一抹”

安徽省最大的“菜篮子”合肥周谷堆蔬菜批发市场,多位菜贩坦承,为提前上市,很多菜农在蔬菜未成熟时,使用一种叫“乙烯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山东寿光一林姓菜农表示,“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当地使用比较普遍。

外表红彤彤的西红柿,捏起来硬邦邦的,切开后籽是绿的,吃起来像是没长熟。

黄瓜“一抹”就变粗寿光王姓菜农说,他家黄瓜地里用的是“绿直灵”(另一种催熟剂),从幼苗时开始打,一茬黄瓜要打五六遍。

长期贩运蔬菜的曹老板告诉记者,现在菜农用“催熟剂”很普遍,很少人能等到九成熟再摘下来销售。

记者在山东、安徽等地一些农资市场了解到,几乎每家门店都出售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店主们普遍反映销路很好。一位店主说:“谁家大棚不用这个?几乎是100%用!”

用药后产量高卖相好

业内人士表示,使用催熟技术是蔬菜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客观需要,但不规范使用则是许多利益的驱动。

用了“催熟剂”后可以增加产量。江苏一位黄姓菜农对记者说,用不用“催熟剂”差别很大,正常长的黄瓜亩产5000斤左右,用了可以到8000斤,人家技术好的,亩产更高。

外观好看,卖得快也是原因之一。这位菜农说,用了“催熟剂”的黄瓜瓜色鲜嫩,比较好卖,大家都喜欢买。“另外,保存期长,在菜场不用药的两三天就发软、很难卖掉,而用药的至少能保存五六天,瓜贩和超市都比较欢迎。”

安徽一姚姓菜农说,由于常年养成的种植习惯,一个地方只要一家用了催熟剂,管它有没有副作用,其他人家也会跟风使用,“大家都用这个东西,你如果不用,价格没有竞争力,消费者不认可,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个药剂很便宜,今年1亩地西红柿产量约3000斤,能卖5000多元钱,而药剂的成本也就在5块钱左右。”一位菜农说。

是否安全仍是一个“谜团”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授蔡建伟认为,在国家标准内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的,但若超量、超标使用,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然而,专家也表示,由于“催熟剂”的使用标准不健全,相关监管部门很难也很少去监控菜农是否规范使用“催熟剂”,因此,“催熟蔬菜”是否安全仍是一个“谜团”。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朱世东介绍,目前使用较多的“催熟剂”是乙烯利。按照国家规定,为了使部分果蔬果实早转色,允许在绿熟后期用“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催熟。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