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技术 > 废水净化技术 > 垃圾渗滤液净化技术 >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和处理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和处理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384

分享到:

文章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日益增长,垃圾的处置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比较经济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建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日益增长,垃圾的处置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比较经济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建造垃圾填埋场。填埋场设计和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渗滤液的控制和处理。本文将讨论渗滤液的影响因素、产量控制和处理技术。

1 影响渗滤液产量的主要因素

  渗滤液主要由垃圾填埋场范围的降水渗透、地下水侵入以及垃圾本身所含的水分形成。影响渗滤液产量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有降水、地下水侵入、垃圾成分、填埋场顶部的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等。

  垃圾填埋场一般不会建造在承压地下水有可能侵入的地方,因此“地下水的侵入”是指地表的潜水,这部分潜水的量与降水密切相关;除夏季的西瓜等垃圾富含水分外,一般没有大量的富含水分垃圾;所以降水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

  垃圾填埋场顶部的地表径流量的大小与垃圾的密实度、覆土材料、覆土厚度、表面的植被和排水条件有关,在北方干旱地区,由顶部蒸发转移的水分是比较可观的,而在南方多雨地区,这部分水分相对较小。

  影响渗滤液产量的主要因素归纳于表1。

  表1 影响渗滤液产量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子因素

降水

降雨量、强度、频率、降雪的雪堆特点和场地条件等

地下水侵入

地下水的流向、流速、位置;填埋场工程地质情况;填埋场底部防渗系统

地表径流和蒸发

地表地形、顶盖材料、覆土材料、土壤及填埋垃圾初始的水分状况;温度、风、湿度、植被、太阳辐射等

垃圾成分

初始水分含量、层的高度及均一性、压实度

 

2 控制渗滤液产量的主要措施

2.1 填埋场选址

  影响渗滤液产量的诸因素中绝大部分是自然因素,因此首先要合理地选择填埋场场址,要求集雨面积较小、库容大、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当然,选址还要综合考虑垃圾运距、周围环境、地形地质、交通、覆土来源等。

2.2 截洪沟的设置

  对于山沟式填埋场,需要设置截洪沟,以截留填埋区上游山区地表径流和部分潜水。由于截洪沟的深度有限,部分来自填埋场上游的地下潜水将进入填埋场,可能会形成大量的渗滤液,应引起足够重视。可以采取引流措施减少进入填埋场的潜水量。

2.3 填埋场底部防渗处理

  根据场址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对填埋场底部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防止渗滤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另一方面是防止地下水侵入填埋场,造成渗滤液水量大幅度上升。

  防渗处理要因地制宜,水平防渗可以利用天然不透水层(要求透水率小于10-7cm/s),或铺设不透水布建成人工不透水层,或两者相结合。垂直防渗可以采用灌浆幕墙、不透水布等。

2.4 填埋作业规范化

  严格规范的填埋作业可以有效地控制降水的渗入量。对山沟式填埋场宜采用斜坡作业法,填埋单元按1~2天的垃圾量划分(冬季可扩大至5~7天),布置成矩形网格,每单元堆高约2m~3m,经压实后覆土,覆土层一般为0.2m~0.3m,覆土来源宜就近,由推土机整平碾压。作业面布置成斜坡,每升高2m~5m设一平台,两阶平台间堆成斜坡,平台上设排水沟,以排除表面径流。

  在填埋场使用初期,未进行填埋的区域应设临时排水沟,将地表径流引出。

2.5 工程实例

  浙江某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于山沟中,针对填埋场的形状和地质情况,设计中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有效降低垃圾渗滤液的产量。

  因地制宜确定填埋场顶面坡度,减少填埋场的汇水面积,从而减少渗滤液产量。一般山沟式填埋场设计顶面采用固定坡度自垃圾坝向山上逐步升高。本设计针对场址外宽内窄的特点,通过改变顶面坡度有效提高填埋容积,减少占地。具体做法是在垃圾坝附近采用较大的坡度1∶3,在短距离内迅速提高垃圾填埋高度,由于该处较宽,高度的增加能较大地增加填埋容积,而到较窄的区域则采用缓坡。这样总体降低了填埋场的高度,缩短了环场道路和截洪沟的长度,节省了总投资,减少了填埋场的汇水面积。

  在防渗处理上,采取自然防渗和人工防渗相结合,平面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的方式。填埋场靠近垃圾坝的1/3区域采用自然防渗,该处地表下2.0m~3.0m处是一层3.0m~7.0m厚的淤泥层,透水率在10-7cm/s~10-10cm/s之间。其余区域地表下是一层厚10m~20m的透水层,该透水层一直延伸至下游不透水层下方,所以必须采用人工防渗,本设计采用1.5mm不透水布进行底部防渗。在人工防渗与自然防渗交界处,不透水布下方的潜水有可能由此进入库区,库区的渗滤液也有可能由此侵入地下水。为此先开挖一条约1.0m的淤泥带,将不透水布延伸到淤泥层上,再覆盖一层1.0m厚的淤泥层和0.5m的粘性粉土。为了防止场外雨水通过截洪沟下方进入场内,不透水布一直铺至截洪沟内侧墙体上缘。

  在填埋场适当位置设场内雨水引流沟和引流管,截流填埋初期暂不使用区域的表面径流,引至泄洪渠。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