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行业动态 > 环境污染治理 > 脆弱的生态屏障:舟曲为何成泥石流多发区

脆弱的生态屏障:舟曲为何成泥石流多发区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1183

分享到:

文章摘要:舟曲之殇:脆弱的生态屏障  昔日“陇上小江南”为何变成泥石流多发区?  章轲 欧阳亮 李秀中  对甘肃南部的小城舟曲来说,

舟曲之殇:脆弱的生态屏障

  昔日“陇上小江南”为何变成泥石流多发区?

  章轲 欧阳亮 李秀中

  对甘肃南部的小城舟曲来说,8月8日凌晨是个悲剧。

  “今日凌晨0点左右开始电闪雷鸣,紧接着山水泥石流顺山谷冲出,瞬间掩埋县城三四个村庄,并堵塞白龙江河床,形成堰塞湖,县城约有3/4人受灾。泥石流有近4层楼高,掩埋无数生灵。”一位来自舟曲县城的网友这样回顾那个轰隆隆的夜晚。

  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倾泻在这座拥有约5万人的县城。据新华社报道,截至昨日21时,127人被夺走了生命,1294人失踪。舟曲之殇惊动全国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这里指挥救援工作。

  昨日晚上11点半左右,正在赶往现场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看到,四川绵广高速上大量部队车辆疾驰前往灾区,携带着冲锋舟、救灾物资,还有一些后勤保障车,绵延一两公里。在车上一些官兵正在分发红色救生衣。

  从地形上看,舟曲县两山夹一江,是典型的峡谷。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大量江水流入舟曲县城,导致县城2/3被淹。

  据兰州中心气象台发布的最新消息,9日、10日两天,舟曲及白龙江上游流域仍有小到中雨。为防止出现进一步的灾害,当地已经疏散白龙江下游陇南市宕昌县的沙湾、两河口两个下游乡镇19000多人。

  事实上,在舟曲县,类似的灾害近年已经多次出现,这一次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从“陇上小江南”,到中国的泥石流多发区,舟曲县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

  而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近几十年的开发力度,舟曲的“动静”并不算大。否则,舟曲乃至整个甘肃也不至于一直戴着“欠发达”、“较落后”的帽子。

  这不禁让人担心,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地区,未来的大开发会不会变成一场“大破坏”。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甘肃,每一地域的生态恶化,都将威胁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特意选择甘南地区进行了考察。”昨晚,正在藏北考察冰川退缩情况的地质学家杨勇在电话中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当时我就对这里的地质情况充满担忧。”

  杨勇告诉记者,舟曲所在的白龙江流域属于龙门山断裂带上,历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去年,杨勇组织的一支西北考察队曾沿着白龙江进行实地调研,他们发现,“512”地震造成了当地地质环境的严重破坏,次生灾害时有发生,山体破碎化情况严重。他们还发现,沿江建设了许多水电站,各种各样的工地正在加紧施工。在一些沿江城镇,房地产开发也十分红火。

  调查显示,舟曲的地质构造本身就存在不稳定因素。舟曲地质历经造山运动,呈东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形成地质体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

  专家们指出,舟曲的地质山体构造十分松散,这是孕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温床。

  而除了地质结构不稳定外,人为的破坏也是造成当地山地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多发的关键性因素。

  记者从《舟曲县志》上查询到,在舟曲,真正造成破坏是近50年的事。1958年“大跃进”时期,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

  此外,因修路开挖山体,导致岩体松动,引发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舟曲发生的泥石流是一种突发的局部性自然灾害(山地灾害)。虽然说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近年来这种灾害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昨晚,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顾问刘树坤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刘树坤认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同时又是生态脆弱地区。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很容易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