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行业动态 > 环保产业 > 中国现行环保标准已达1300项 环保体系初步建立

中国现行环保标准已达1300项 环保体系初步建立

发布日期:2011-10-26  浏览次数:550

分享到:

文章摘要: 本报北京10月25日讯 (记者于呐洋)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现行标准已达1300项

 本报北京10月25日讯 (记者于呐洋)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现行标准已达1300项。这是记者今天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获悉的。

  今天下午,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在物权法、刑法修正案及其他有关法律中也针对环境保护作出了新的规定;开展了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等环保相关法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国务院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8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出台脱硫电价、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一系列政策,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试点。

  当前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本报北京10月25日讯 记者于呐洋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对灰霾天气并不陌生。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广州、深圳、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的30%至50%。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从水体污染看,全国1/5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为劣V类,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受到威胁。182个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城市中,57%的监测点位水质较差甚至极差。海洋溢油、赤潮、绿潮频发。

  从大气污染看,2010年,全国17.2%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机动车成为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达标率不足50%。

  从土壤污染看,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中南和西南、中南等地区土壤污染面积较大。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一些城市污染场地再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重金属污染呈高发态势

  本报北京10月25日讯 记者于呐洋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报告指出,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今年1月至8月,全国发生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其中9起为血铅事件。在全国排查的4.46万家化学品企业中,72%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不足1公里的占12.2%。近年来,化学品污染事件频发,仅近期就连续爆发了渤海蓬莱油田漏油、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等环境事件。机动车、家电等更新换代加快,电子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仍有198.2万吨铬渣亟待处置,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时有发生。全国约有1.2万座尾矿库,其中危、险、病库占12.4%,对周围水和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29%的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安排减排专项资金70亿

  本报北京10月25日讯 记者于呐洋“十一五”期间共查处违法企业8万多家次,取缔关闭7294家,妥善处置733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49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和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海洋环境联合执法检查等。

  此外,中央财政安排环保预算资金100.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78.7亿元。中央安排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70.9亿元,支持全国52%的县区级环境监测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本报北京10月25日讯 记者于呐洋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下一步将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一是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重点防控区域、行业和企业,采取综合措施,严禁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对造成污染的重金属企业,依法实行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和限产限排等措施,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关停取缔。二是严格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在全国范围开展大检查,对海洋、江河湖泊沿岸化工企业进行综合整治。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三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四是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继续组织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查处和纠正个别地方违规干预环境执法的行为。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