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行业动态 > 国际环保资讯 > 构建全球合作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外交方略

构建全球合作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外交方略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500

分享到:

文章摘要:编者按:能源与能源安全问题是事关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否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将

编者按:能源与能源安全问题是事关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否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当前国际形势日益错综复杂,使这一问题显得更加尖锐。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能源外交所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中国能源外交战略中的困惑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构建全球合作背景下中国能源外交战略的一些建议。本报刊发此文,旨在使读者对我国能源外交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能源是世界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推动力,直接影响世界数十亿人的生活质量。而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促使各方加强了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视。能源安全是多层面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许多人认为,能源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能源独立程度,也正是这种看法致使全球能源争夺不断加剧,世界能源安全面临着诸多威胁。目前,预测未来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的看法已经得到普遍的共识。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表明:到2025年石油日均需求将增长42%,天然气年需求量将增加60%。与此同时,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都在加剧,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近10年来,我国石油需求从每天340万桶猛增至750万桶。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增幅已经占到了全球增幅的近40%。据国际能源组织的预测,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在2025年将升至每天1420万桶,其中1090万桶需要进口。按此计算,中国在全球石油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将从目前的8%升至12%~13%。为满足迅速增长的石油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必须积极拓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途径,采取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在海外建立原油生产基地;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原油和成品油等方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国内外两种石油资源。而如何通过系统有效的能源外交策略,避让跨国油气勘发中存在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也就成为我国海外能源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

  能源外交新形势

  核心提示:

  中国一贯倡导以能源合作取代能源竞争,各国应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在能源领域充分合作创造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中国在吸取他国经验的基础上,以加强政治友好为先,重视经济贸易,并辅以经济援助等多种方式,通过与能源生产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为国内经济发展获得稳定而可行的能源保障。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是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一贯倡导以能源合作取代能源竞争,各国应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在能源领域充分合作创造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通过与能源消费国联合开发资源,确保能源消费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保证世界石油供应和价格的稳定。从全球来看,各国能源消费水平极不平衡,除中国、印度这两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外,处于能源消耗总量排名前列的国家皆为经济发达国家。在全球石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强能源消费国间合作,变能源竞争为携手共赢,合理开发和利用世界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和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共有20个联合开发项目,美国在这些项目中的总投资已经达到50亿美元。此外,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携手在美洲的能源开发项目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中国非常重视双边合作并积极开展地区性多边外交。与石油生产国的政治友好关系、经济合作关系、贸易往来及援助活动都借此完成。如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制度,及下设的能源分委员会的设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中哈合作委员会的成立等双边合作机制的建立,既为中国开展能源双边外交提供机制保障,同时,也是中国能源外交双边机制化的表现,为中国从能源生产国直接获得能源进口提供了最坚实的保证。在地区性的多边能源外交方面,中国采取一系列多边能源合作来确保中国能源安全。通过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和东盟的友好关系,使中国与中东和东亚各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各个方面关系得到了稳步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与中非论坛的建立也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深化中国与中亚及非洲的互利合作,推动成员国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

  中国在吸取他国经验的基础上,以加强政治友好为先,重视经济贸易,并辅以经济援助等多种方式,通过与能源生产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为国内经济发展获得稳定而可行的能源保障。除通过并购、参股、投标并举等途径直接与能源生产国进行能源项目合作外,还与国际石油公司和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多种方式获得项目。除此之外,中国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直接参与当地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承包工程业务规模,逐步建立承包工程的多、双边合作机制。以非洲为例:中国过去10年来对非洲的投资、贷款、援助和经贸往来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中国同时也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制造业建设投入了巨资。1999年,中国与非洲贸易的价值为20亿美元;到2004年就增长到296亿美元,2005年达到397亿美元。专家预计,今年中国和非洲大陆的贸易额将达到500亿美元。

  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是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以中东为主油源的现实还难以改变,但正在努力实现多元化,今年前8个月对中东的依存度已由去年同期的48%降到45%。近期还正在努力增加非洲、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来源,远期则考虑委内瑞拉重油和加拿大的油砂。在进口方式方面,我国可从石油生产国进行直接进口,发展到开拓海外基地,到产油国直接投资、设厂,取得“份额油”。其中到海外取得“份额油”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发展“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进口品种方面,随着国内技术及设备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石油进口不仅仅是原油,还有成品油;从原油的品种上,除了非洲、东南亚的低硫油,还有中东、南美的高硫油。供应渠道则涵盖海运、陆路、管道运输等多种方式。

  能源外交战略中的困惑与不足

  核心提示:

  通过直接的能源经济合作来获得能源进口的方式运用规模还比较小,除直接投资与能源相关的项目外,往往过多的专注于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制造业,资本运作手段单一,在其他经济合作领域缺乏切实有效的举措。

  中国虽然采取政治、经济、援助等多种方式来寻求能源进口,以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但这些能源外交方式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具体的能源合作项目落后于国家间能源合作的愿望。在多种方式中,政治上的高层互访是最主要的,经济方式运用则较少,确切地说是通过直接的能源经济合作来获得能源进口的方式运用规模还比较小,除直接投资与能源相关的项目外,往往过多地专注于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制造业,资本运作手段单一,在其他经济合作领域缺乏切实有效的举措。

  中国与石油消费大国的双边及多边合作还十分有限。当今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石油安全所处的国际环境同样发生了重大改变。今天,国际石油安全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能源价格的稳定上。在全球化经济中,石油安全仍将是大的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复杂而有效的相互关系互动的结果。石油市场的平稳发展是关键;有效市场、安全投资和合理的价格目前已成为理解石油安全的基本要素。中国与诸多西方大国一样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在保障能源安全、谋求能源利益,应对国际能源危机,操纵国际能源市场的贸易与交易,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与这些国家又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各能源消费大国应当共同发展全球能源市场的基础设施,以形成具有统一规则的全球能源市场为最终目标,共同努力解决包括消除供求失衡;所有国家在能源领域承担共同义务;主动共享利润和共担风险;建立防范冲突的市场能源结构等在内的能源方面问题。

  我国在国际大宗能源商品贸易方面的经验尚显不足。加上企业未能预先妥善规划,伴随着参与全球能源交易的日益深入,导致我们常常只能在现货市场高价购买能源。要想通过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利益,我们就要通过更加全面地利用长期合同以及期货等市场工具,针对需求采取有的放矢的行动。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必要水平,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极低。要控制能源需求合理增长,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鼓励企业和消费者更清洁和更节约地使用能源。因此,在决策过程中要运用各种必要的调控手段,借鉴其他国家的能源消费合理化措施,使其服务于中国的长远利益。

  构建能源外交方略建议

  核心提示:

  参与国际多边能源合作,加入国际石油俱乐部是中国未来能源外交所应着重考虑的重点。中国应将能源战略作为其国家战略的重点,由专门机构,制定一个包括能源发展战略、能源安全战略和能源外交战略等在内的国家中长期能源战略,并付诸实施。

  多边国际合作是目前国际能源合作中最为重要的合作方式。国际能源机构也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提供了能源多边外交合作的场所和机制,如今,世界关注的石油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供应安全和运输安全的问题,还有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及其他问题。为此,中国要从根本上保障自己的石油安全,仅依靠自己的能源外交是很难达到预想结果。而且,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与其他的石油消费大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参与国际多边能源合作、加入国际石油俱乐部是中国未来能源外交所应着重考虑的重点。

  中国的能源外交更应该重视手段和地区的平衡性,应多以全面合作的经济手段为主,辅之其他必要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援助。另外,在寻求能源进口多元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中亚、俄罗斯、非洲地区的投入比例,增加石油来源渠道,降低石油运输安全。

  在努力争取全球能源安全的同时,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对策,国家需要迅速进行制度方面的改革,实行能源基本管理,改善传输基础设施,提高使用效率,最为根本的就是制定全国范围的能源战略。中国目前只有单项的能源政策,而无整体的能源战略。对于如何发展能源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方向及举措等关键性问题只是提出了奋斗目标,缺少具体的实施计划。此外,能源储备战略是保障一个国家能源安全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战略。目前,中国的石油储备规模还无法起到稳定国内市场的作用,更难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对于如何保证国家海外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也没有详细的方案。中国应将能源战略作为其国家战略的重点,由专门机构制订一个包括能源发展战略、能源安全战略和能源外交战略等在内的国家中长期能源战略,并付诸实施。

  (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调研室副主任)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