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技术 > 废水净化技术 > 给水净化技术 > 饮用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

饮用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1-05-06  浏览次数:702

分享到:

文章摘要:1 前言饮用水的净化技术与工程设施,是从人类和水源污染及由此引起的疾病所做的长期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欧美一些国

1 前言

饮用水的净化技术与工程设施,是从人类和水源污染及由此引起的疾病所做的长期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由于排出的污水、粪便和垃圾等使地表和地下水源受到污染,造成霍乱、痢疾、伤寒等水传染病的多次大规模的爆发和蔓延,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些惨痛教训,导致了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的诞生。其代表处理流程是混凝→沉淀→过滤→投氯消毒,主要用以除去原水中的浊度和病原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源不仅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污染源的污染,而且还受到更难控制的非点污染源的污染,给水中带来了难以或不能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面对越来越多的有机物,传统水处理工艺相形见拙,表现在:

(1)不能有效去除各种有机物。且氯化消毒产生的多种有机卤化物,比其先质毒性更大[5];

(2)水厂沉淀池、滤池滤料层的含泥量中有机物的溶出与迁移会带来有机物;

(3)为改进絮凝,提高滤池效率,保证杀菌效果的多点投氯,为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如富里酸、腐殖酸)反应生成 THMs等消毒副产物创造了条件;

(4)自来水在冗长的输水管道及水塔、水箱等设施中,余氯与水中的有机物有时间进一步反应,又因为管网腐蚀、泄漏、接触污染,会生成更多的 THMs,导致了二次污染。据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的检测,由于二次污染,有15%的自来水超过饮用水标准[6]。

新的挑战,导致了饮用水处理的第二次革命:不仅要除去浊度和病原菌,而且还要除去多种多样的有机和无机微量污染物。其处理途径概括为二:一是对氯化消毒副产物(DBP)的前驱物(THMFP)加以控制,从而减少 DBP的生成,如通过生物预处理法、臭氧-活性炭法、空气吹脱法等方法处理后再进行氯化消毒;二是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净化,减少 DBP的含量,可采用的方法有:分质供水(管道或桶装)、多级蒸馏法、膜分离、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等[7]。

2 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改进:

2.1 混凝

混凝工艺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浊度和消毒副产物(DBPS)的前驱物质—天然有机物(NOM)。其效果与混凝药剂品种、投加量、pH值、搅拌程度、混凝剂和助凝剂投加顺序、原水特性等因素有关。 [8]快速剧烈的混合,利于混凝药剂扩散和水中胶体的脱稳。进入80年代,加强混合才成为给水界的共识,现常用的混合设备有:水力隔板混合、水泵混合、机械混合、静态混合器、混合池、槽等。在絮凝药剂投加控制和使用方面:我国的絮凝剂品种少、质量低,而在国外,用于原水调质的助凝剂较为普遍;在药剂的自动控制工艺方面:我国大部分水厂才处于起步阶段[9]。

当水中有污染或污染较轻的情况下,可采用强化混凝[10]或二次混凝[11]达到预期效果。

2.2 沉淀

沉砂池去除污水中泥砂等粗大颗粒,有平流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沉淀池除去有机和无机可沉悬浮物和胶体混凝物。可分为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一般以斜管沉淀池性能为佳。

2.3 过滤

集常规过滤、颗粒活性炭吸附与生物膜氧化技术于一体的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水中氨氮、铁锰、有机物及浊度。,改善和提高了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和安全性,且运行可靠、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但尚需解决:① 控制进入输配水管网的最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质(BOM)的浓度;② 生物过滤的最佳反冲洗标准;③ 非生物颗粒对生物膜性能可能产生的影响;④ 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机理与条件;⑤ 水中有机物与氨氮共存的情况下,氨氮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铁、锰共存的情况下,铁的存在对除锰的影响。生物过滤替换传统过滤,是减少饮用水有机污染、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与生物稳定性的客观需要[12][13]。

2.4 消毒

(1)氯气消毒法除不能尽除水中有机物,易生成“三致”氯代物外,其产品水的味觉与嗅觉的不佳;由于长期使用,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使氯气的用量逐年增加。

(2)二氧化氯消毒技术:相对于臭氧和氯消毒,杀菌能力更强,剩余量更稳定,作用更持久,消毒后不产生有毒的三氯甲烷等氯化有机物,并能有效地控制出水的色度、嗅味,还可沉淀水中的铁、锰等,因此用量少、作用快、杀菌率高。但成本较氯高;不易压缩储存,只能在使用现场制造。常用于代替预氯处理或(混凝沉淀)前加氯,即作为第一次消毒及氧化。

(3)臭氧氧化技术:通过臭氧与其它消毒剂比较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从消毒效果看,臭氧>二氧化氯>氯>氯胺。而从消毒后水的致突变性看则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由此可显示出臭氧消毒的优点。国际上已普遍应用,特别是法国普及率很高。但由于臭氧对细菌有显著的后增长效果,因此近来人们注意将臭氧与其它净水技术结合使用:如臭氧一氯、臭氧-紫外线消毒、臭氧与生物活性炭(O3BAC)等,能获得满意的杀菌效果[14]。

(4)光氧化技术:利用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照射作用下,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OH基,进行复杂反应,将有机物高效去除。光激发氧化技术是以O3、H2O2、O2和空气等作为氧化剂,将氧化剂的氧化作用和光化学辐射相结合,其氧化效果要比单独使用UV或O3、H2O2、O2好得多。

(5)光催化氧化技术:使用过渡金属氧化物TiO2等为代表的催化剂而进行的光敏氧化反应,产生的OH,具强氧化性、对分解作用对象无选择性及最终可使有机物完全矿化,耗氧速度不高、反应速率受水温变化影响较小、pH值变化对催化剂活性没有影响,但处理费用高,设备复杂,在经济上还只限于小水量规模的处理。催化剂的中毒情况和再生仍需研究,TiO2粉末颗粒细微、不便回收;光浪费严重;效率相对较低;缺乏残余消毒能力[15] [16] 。

(6)超临界水氧化: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下能与有机物和氧气(空气)以任何比例互溶这种特殊性质,使水中有机物得以除去。

优点是:

(1)效率高,处理彻底

(2)反应速率快,反应器结构简单,体积小

(3)适用范围广

(4)不形成二次污染

(5)当有机物含量超过2%就可依靠反应过程中自身氧化放热来维持反应所需的温度。但尚需考虑设备的腐蚀、盐的沉淀、催化剂的使用及热量的传递等因素。

(7)湿式催化氧化法: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将有机物降解,其催化剂一般为贵金属,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对反应设备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8)超声氧化法(UltrasonicIrradiation,UI)能将THMs、氯酚、含氮酚完全或大部分氧化分解。超声氧化法与臭氧结合,能加速对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杀菌作用,并且比单独使用O3节约用量50%[17]

(9)微波消毒:利用微波(1~120mm)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杀灭细菌,操作简单,能耗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