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行业动态 > 国内环保资讯 > 媒体记者走进监测总站:“真准全”的数据是怎样炼成的?

媒体记者走进监测总站:“真准全”的数据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日期:2020-01-13  浏览次数:15642

分享到:

文章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伴而生、共同成长,已成为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这是生态环境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伴而生、共同成长,已成为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这是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对环境监测做出的指示。

 

1月10日的北京晴空万里。阳光下的人们步履匆匆,这样清透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大家都已习以为常。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稳步推进,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了。

 

 

 “以前去过地方的监测站,但是来监测总站调研参观还是第一次。能直接近距离地感受国家环保检测这方面的技术和进步,很激动。” 上午,各媒体的记者们齐聚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门口,一名参观的记者举起手机,将监测总站的大楼和晴空记录下来。

 

“通过人防、技术手段,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数据异常,并及时做出反应。”在回答记者有关数据造假的提问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目光坚定,“对于数据造假我们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真”是监测数据的根基。为保障数据质量,总站与提供服务的运维公司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和机制,对持证上岗的运维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

 

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监测设备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监测设备工作原理

 

“您所在的水质监测示范站所使用的是与国家水站完全一致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配置了五参数、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九个参数分析仪器。这一示范站具备主动质控措施,实现了每一个数据分析流程的信息化、质控措施自动化、关键参数数字化。”此时,这样的监测站,正在全国各地高效稳定地运转着。

 

“准”是监测数据的核心。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措施,总站保障得到的每一个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容有一分一毫的错漏和偏差。

 

“截至目前,我们的大气监测国控站点在全国已经有1436个,明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800个左右。通过科学延续、全面覆盖、均衡建设,我们的统计数据将更具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稳定性。”陈善荣在一副布满站点标志的中国地图前向大家介绍。

 

“全”是监测数据的关键。去年,总站组织了覆盖全国24个省、161个市,280个站点的空气质量异常数据检查,完成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55个自动站运维质控检查,完成全国27个省份1982个断面现场采样质控检查。

 

“请客吃一顿饭,罚款十万元!”陈善荣对在场记者介绍如何强化总站廉洁管理时严肃地说道,随后又眉头一展,“自从这项规定出来后,大家也就都知道了,请吃饭也没有用,我们的监测数据,没有商量的余地。”

 

宏伟的顶梁柱也要防止蛀虫侵蚀。通过运维合同中的廉政条款和责任条款,以及《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严重失信机构名单管理办法》等,总站廉政建设得以加强,保护这根顶梁柱根基不倒,安稳可靠。

 

数据只是最后结果的定格。这一串串、一组组精确而复杂的数据,凝聚了环境监测工作者跋山涉水的脚印、忘我工作的晨昏。

 

监测总站的落地窗外,晴空下北京城的景色一览无余。这片湛蓝,是监测数据最美好的呈现。

 

来源:中国环境报​​​​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