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 环保技术 >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 垃圾处理技术 > 农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

农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2-08-15  浏览次数:2857

分享到:

文章摘要:随着城市垃圾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垃圾的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过去,农村垃圾处理不是个问题,垃圾绝大部分以堆肥、

       随着城市垃圾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垃圾的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过去,农村垃圾处理不是个问题,垃圾绝大部分以堆肥、沤肥或直接还田的形式进入自然循环系统。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垃圾产量与日俱增,垃圾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等因素,农村垃圾逐渐成为一个问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已引起社会各万的关注,“治理农村垃圾”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一些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农村垃圾的管理措施。
       1农村垃圾管理现状
 由于各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不同,经济状况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管理理念等方面的不同,目前各地政府对农村垃圾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差甚远,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根据各地的实际,对农村垃圾的管理现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1农村垃圾管理的“无序”状态
 处于垃圾管理“无序”状态的乡村大量存在,在许多乡村,随处可见任意堆积的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包括公路边、铁道边、村边、田边、河边、池塘边等,另外,院落周围、村中道路上,还有树枝上、草丛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各色塑料袋随风飘动。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分散,农民生产生活活动无任何约束,各种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经过日晒雨淋,既影响村容村貌,更会污染水体和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这些暴露的垃圾中既有生活垃圾,也有工业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这些垃圾的来源除了农民的生活生产外,也有来自于城市的垃圾。不少地方存在环境污染向乡镇转移的现象,城市里的一些单位将垃圾转移到农村已废弃的坑、塘或沟内;在城郊周边的农村,也有一些农民为了发展饲养业,到城里的宾馆、饭店收集泔水,条件是将宾馆、饭店的垃圾运走,运回到村里后农民便将垃圾随意倾倒在乡村;在某些农村,甚至还存在为了赚取垃圾处置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为城市垃圾设立临时堆点的现象。这种城市垃圾“下乡”现象的出现除了上述原因外,也与中小城镇缺乏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有关。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02年的统计,在全国人口小于10万人的近2万个小城镇中具有垃圾处理设施的只有27个,绝大多数小城镇的垃圾处理还处于原始的自然堆放状态。
 1.2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随着各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越变越美,同样也希望我们的农村越变越漂亮。因此,一些城市已经关注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提出城乡一体化垃圾管理模式,即把城市垃圾管理体系向农村延伸,对农村垃圾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清运、定点处理”。
 北京市按照农村垃圾管理城市化的思路,将在2020年实现全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实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北京市农村地区全面开展垃圾密闭化管理工作,新建垃圾楼54座、新建小型垃圾中转站70座、建成垃圾焚烧处理站3座,投资总额达到1.5亿元。各行政村设立保洁员,负责道路清扫和垃圾收集、运输以及环卫设施的日常维护。生活垃圾实行集中管理,每天按时密闭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浙江省也在很多地方推行“村收集、镇(乡)中转、市(县)区域处置”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义乌市把城市垃圾管理的体制引入农村,对农村垃圾全面实行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2005年被确定为“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年”,将投资3600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60%)用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包括建造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和清运农村垃圾等,集中清运的垃圾最后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杭州市余杭区依靠区镇两级财政投入上千万元,统一购置了24辆专用垃圾运输车,改建、新建17个垃圾中转站,配备了一支近千人的专职保洁队伍,使90%的农村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
 上海郊区农村的垃圾管理目前也是采取城市环卫体系向农村延伸的形式。
 1.3农村垃圾“三化”处理
 垃圾“三化”处理的核心是减量化,减量化的关键是垃圾的分类收集。在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也对如何处理农村垃圾进行着认真的思考。
 浙江省开化县桐村镇黄石村探索出一条垃圾分类处理办法,建起垃圾分拣场、有机垃圾堆沤场、无机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堆置场。由村里聘用保洁员将统一收集到的垃圾,分为建筑垃圾、可回收废品垃圾、纯垃圾和有机垃圾等4类分别进行处理,建筑垃圾回填机耕路面,可回收废品垃圾销售给回收公司,纯垃圾进行堆集焚烧,有机垃圾发酵后送往农田做有机肥。通过分类处理垃圾,不仅做到了垃圾不出村,省去了一笔可观的运输费用,还解决了垃圾填埋场地的紧缺和今后土质的劣化问题,而塑料、酒瓶等可回收废品,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之一的孟州市,则推广沼气发酵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解决了禽畜粪便污染问题,更是极大地改善了整个村落环境卫生面貌。

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很多地方推行的农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中涉及的往往只是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在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方面涉及甚少。
       2农村垃圾管理城市化的弊端
 农村垃圾管理城市化的模式,一般由村招聘保洁员,负责垃圾的收集,通过镇(乡)的环卫系统清运,然后在镇(乡)或区一级进行处理。这一模式通过设立环卫岗位和增设环卫设施,有效地保证了农村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故在一些地方已被作为农村垃圾的长效管理体系加以推广。然而,这一自上而下的长效管理体系快速见效背后的弊端也是多方面的。
 2.1这种模式没有涉及“减物质化”,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建设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其中“减物质化”是核心。而城乡一体的垃圾管理仅仅是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离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理中实现循环经济模式的目标相距甚远。这一模式强调的主要是环卫队伍建设和设施投入,因此,往往需要有较强的政府财政支持。例如,上海市通过市劳动保障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农委、市市容环卫局和市财政局共同推出的上海郊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万人就业项目”落实了垃圾收集清运方面的资金;北京市近年来用于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额达到了1.5亿余元。
 2.2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由于强化了农村垃圾的收集系统,因此需要清运和处理的农村垃圾量大大增加
 例如,义乌市实行全市城乡垃圾集中处理后,垃圾清运由城区向农村延伸,日均处理垃圾将从以前的700多t增加到1200~1500t。垃圾总量的增加加重了末端处理的压力。虽然不少地方建有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垃圾总量增加的压力不大,但很多地方的垃圾大部分还是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例如,上海已相继建设了几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但由于各种原因,市区的生活垃圾约70%仍被进行填埋处理,另外郊区还有很多简易的垃圾堆放场用于处置农村垃圾。垃圾填埋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又由于处理的垃圾不分类,有毒有害垃圾进入填埋场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将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2.3垃圾不分类,资源流失
 一般村民除了对纸板箱、玻璃瓶、易拉罐等进行收集销售外,大部分农业垃圾、人畜粪便等可资源化有机垃圾没有能够被有效利用,导致资源流失,甚至污染环境。在农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最终进入环卫系统的垃圾中可资源化的有机垃圾比重甚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上海郊区一些地方可资源化的有机垃圾占收集的生活垃圾总量的40%左右。因此,由于农业废弃物没有就地循环,使得农业土壤得不到改良,致使社会效益流失。大量使用化肥进一步损害土壤质量,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享受不到对大部分农业垃圾、人畜粪便等可资源化有机垃圾的有效利用而带来的高农业附加值。
 2.4对村民的家园意识和农村文化方面的影响
 自上而下的垃圾管理行政机制不是一种依靠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的模式。例如上海郊区农村的垃圾管理模式为每家每户发放一只垃圾桶,由村的卫生保洁员负责收集,再由镇(乡)环卫车运至堆场。有些村中开始招聘村道路养护人员,村内道路两边的垃圾可由他们清理掉。这一行政化的模式取得明显效果的同时,却淡化了村民的家园意识,村民对家门外的事情变得熟视无睹。家园应该是住宅和田园构成的一种完整的循环系统,其主体应该是村民。村民对家园的热爱和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农村文化,保留和深化个性化的农村文化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对全人类都是宝贵的财富。
       3因地制宜构建农村垃圾管理体系
 农村垃圾管理城市化的弊端是显然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存在的客观性,即农村的分散经营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制下的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下老人管理农田和自留地,因此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的生产活动或公共事务,已经很难在农村推行。例如,在农村已很难看到有人挑大粪,使用农家肥。农村的‘’改水”、“改厕”等活动在取得一定的农村环境卫生成效的同时,也不可否认使农民不再像过去那样爱护河道、水体,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垃圾随意倾倒。而疏浚河道等劳动密集型活动又难以组织,水利部门只负责疏浚干流,村内的河道往往无人过问而淤塞或流水不畅。在对上海农村的调研中,笔者不无感慨地看到一条条岸边杂草丛生的发黑发臭、垃圾漂浮、淤塞或流水不畅的断头小河,而很多农民对此却表现出见怪不怪,甚至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更让人叹息。
 农村环境的整治不能忽视农村的现实状况,即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同时也要有利于农村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即除了提供农产品外还具有休闲旅游及文化价值。因此,农村废弃物应该因地制宜以农村特有的方式来治理,而不是简单地将城市环卫管理体系向农村延伸。
 3.1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认识到不同农村之间在生产经营、生活习惯、管理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各地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可资源化程度的不同。因此首先要划分不同的农村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类型制定适宜的技术方案。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农村的土地被征用或租用,居住地走向集中,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些农村的城镇化水平已较高,因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原始的村落概念已有很大的区别。另外,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各地投资建设了很多各具特点的农业园区,这些企业化经营的农业园区与周边的村落和村民构成了特殊的农村地区。所以现在的农村与传统的农村相比在内涵上已发生了变化,已不能用一个完全相同的模式来解决同一的问题。概括起来可以把农村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纯农业生产的农村地区;二是现代农业园区;三是一般镇周边的农村地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四是一些全面开发的农村地区。
 第一类纯农业化的农村地区,根据在上海郊区的调研结果显示,除了生活垃圾外,农业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40%左右,因此可以实施垃圾“就地消纳”,做到垃圾不出村(除一些有毒有害废弃物外);对于第二类农村地区,即现代农业园区,其垃圾类型较单一,以农业垃圾为主,可以利用其企业化管理,在园区内建小型的生活垃圾和农业垃圾处理系统,如堆肥,进行垃圾的“就地消纳”;对于第三、第四类农村地区,由于其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则可以纳入城市环卫管理体系进行收集、运输和集中处理。下面主要讨论前两类的农村垃圾管理问题。
 3.2技术方案比选
 按照垃圾“就地消纳”的原则,拟定垃圾处置技术比选方案。根据村落结构和农业结构,即分散居住或是集中居住,以及农田、水产养殖、畜牧业等规模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所以要对每一地区拟定多种比选方案,选定技术种类、说明技术要求和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然后通过专家研讨和实地调研,了解群众的可接受度,最终确定适宜于不同地区的技术方案。
 3.3投资方案研究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的收集、清运和处置系统的成本是由各级政府承担的,如果继续延续这一思路,随着垃圾量的日益增多,收集清运费用会不断上升,垃圾处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总体成本只会越来越高。然而,如果能做到垃圾处理不出村,即改变废物流流向,用于堆肥或发展农村沼气,既能节约日常运行费用,又节约了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全面核算“就地消纳”费用的前提下,建议政府不改变已有资金投入渠道,并进一步探讨资金缺口的补偿机制。从长远来看,政府无论在资金投入总量,还是在全成本核算上肯定是节约的。
 3.4配套管理体系
 解决了垃圾处理的技术和资金问题后,必须要有配套的垃圾管理方案,即能使硬件发挥出最佳作用和农民愿意接受的配套管理体系,以及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实施农村垃圾就地消纳的动员和自治机制。发动群众,依靠农民自身和基层组织是实现就地消纳垃圾的核心所在。因此要在充分调研和理解农民想法的基础上,与基层政府联合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垃圾的整治,推动群众动员和自治机制的形成,增强农民的家园意识,并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水平。
       4总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三农”问题也倍受国家的重视。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在过去农村是粮棉油的供给者,城郊农村又是城市的菜篮子;而现在在很多人心目中,农村的土地,尤其是城郊的土地被看成是工厂、商品房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备用地。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城市化不是取代农村,而是使农村更好。人类需要农村,国家需要农村,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也同样需要农村。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图片新闻